top of page

禪悅人生


《乾坤妙》




  1998年5月10日(四月十五)星期日


  有人說:有位女尼師,寫了一首悟道詩:"竟日尋春不見春,芒鞋踏遍岺頭雲;歸來笑撚梅花嗅,春在枝頭已十分"。這首詩很美,也充滿禪趣。這位比丘尼整日尋春不見春,是比喻到處求道,不能悟道;芒鞋踏遍了佈滿雲霧的山頭,比喻枉費了向外尋找的工夫;回來偶然笑把梅花嗅,毫無所求時的自然反應……春已在枝頭了……"道"原來不待外求。這首詩的深層涵義是說,整天心外求法,縱使踏遍了五嶽三江也是枉然。一旦反觀自照,妄念歇息,菩薩自顯……"道"原來在平常日用中啊!


  心童:女尼的開悟因緣在於梅花,尤其在"笑撚梅花嗅"裡。每一個人對任何事情開悟的切入點各不相同,"開悟"就是豁然開朗,原先想不通的事情忽然明白了。明白什麼了?人間滄桑是正道!為什麼在踏遍山川,遊行八方,回來偶然笑撚梅花嗅時,才會豁然開朗?雲遊時見多識廣,足跡遍佈八方,是由見識到"轉智成慧"的過程。女尼是"歸來笑撚梅花嗅",佛祖是臨終謝世"拈花一笑",給門徒後人留下無限的遐想空間……如今,我們笑撚佛尊"嗅"……原來是小隱於山修小乘。人生歷程見仁見智不足,最高也是個一花獨繡;大隱於市修大乘,由見多識廣到轉智成慧,積累的是眾家之長,汲取的是人間智慧精華,開拓的是天地間全方位思路,成就的是普遍適用的大乘佛法,展現在天地間的是陰陽兩界萬花園。


  有人說:"臨終時拈花一笑"與"歸來笑撚梅花嗅"有什麼區別嗎?


  心童:臨終"拈花"是定局,小乘大乘步步進,告誡後人穩健行;歸來"嗅花"是靜定,"轉智成慧"定然進,結果自然在自程。定局已然味濃濃。靜定初聞梅花韻。前者即刻脫體去,碩果累累味道密;後者聞蘊靜定行,由動到靜在途中。


  有人說:嗯。"臨終拈花"與"歸來嗅花"有什麼共同之處嗎?


  心童:……笑撚佛尊嗅……共同之處,把握花期,四時調攝……"時令"非常重要,天下的事情,也沒有離開時令能辦成的。所以聖人養生都按四季時令的規律來安排。人們若能順應時令的特性對身體加以調攝,慎守適宜和忌諱,沒有無謂的貪圖,就可以遠離疾病,使壽命得以延長。


  春的方位是東方,萬物生長的時令,春為法度。萬物都受這個法度的約束,也正是有了法度,萬物才得以調理有序,春季木氣最旺,因天地氣處於生發之中,人們要想安神一定要愛護生物,才能與天地創造萬物、孕育生物的氣氛相和合,以符合春天時令的生發規律,若反其道而行之,頭髮、筋骨就會枯槁,造成金木相克,各種疾病就會由此而生。女尼師"竟日尋春不見春",尋找的就是春的法度、萬物生長時令的法度。"歸來笑撚梅花嗅,春在枝頭已十分",尼師,忽然明白了,萬物生存在時令法度中,時令法度存根在萬物中,知曉了人間滄桑是正道,人間法規是對人間正道之管理,萬物眾生都在時令法度中運轉,各安其位,各司其職,各盡其力,各安其心,適者生存。體察眾生雲遊遍,歸來方嗅梅花香。憂國憂民心頓然放下,普度眾生心霍然釋懷,明白了無數小乘果滿,方能共圓大乘之道理,尋得自己的時令點位,萬緣放開,自然靜定,溶入時令法規中,隨時令規律而行,生發蘊藏……


  夏的方位在南方,夏季萬物已成長完全,是一個平衡的季節,使大自然生態平衡均勻。夏季想使精神安寧,就應當有更多的忠孝之心,輔助正義,安定而又仁愛,平息燥火,澄和心神,遠離外界的聲色之樂,飲食也要少吃肥甘厚味。早睡早起,適當日照,順應正陽之勢,以消暑氣。反之,則腎與心相對抗,水火相克,火病會由此而產生。相對安靜、穩定修養。春在枝頭已十分,萬物成長已完全,靜定蘊藏灌瓊漿,籽粒飽滿果豐登……女尼在"證悟"人間正道後,笑嗅梅花韻律,安心孕育自己的道果,是秕穀還是飽粒,全在這一時令蘊涵中……比如氣功興盛十多年,必然會有一個靜默期,夏季烈日將燥火中的人們逼回家裡去靜養……是沙子還是金子,金秋時節見分曉。


  秋的方位在西方,秋是收穫的季節,萬物都長成,結出了豐滿的果實。秋季,金氣旺盛,使萬物枯損,要想使"魄"(五臟六腑)得安定,形體完整,就要多用仁愛之心去培育萬物,多施仁惠,收斂殺氣,這樣可以順應金秋的殺氣,滋長肺腑的陽剛,使邪氣不能侵犯。反之,會使五臟功能反常,導致百病發作。秋收季節須慎行,一不小心會將碩果閃失,一切的努力全白費,到手的瓜果也就爛掉了,所以要把"秋食"收回家門裡,以免天災人禍腐爛在田邊地頭,是一個笑撚梅花嗅的季節。


  冬屬北方,是冰封的季節,陰氣全部降下來,萬物也成熟了。冬季,天地之氣都處於閉塞狀態。萬物也藏伏著。君子應當小心謹慎,節制嗜欲,停止聲色之樂,以等待陰陽確定,不要與陰陽相競,而讓生命得以保全,才算合於太清。這個季節是關門閉戶,平靜安逸的清點秋食,吞食靜融為一體的修養期……


  一踢三通,人們若能順應時令特性,調節周圍人際關係,擺正自己的社會位置,將永遠立身於最佳點位。


  有人說:每一個人開悟的因緣都不同。摧毀一潭霸道死水,再加四個多月的禪悅反思,不知能否開悟因緣……


  心童:禪者開悟,有自悟和他悟之別。自悟,是自己開悟;他悟,是借著老師的幫助而開悟。我也聽說靈雲禪師參禪,三十年苦心打坐,無奈春去秋來,寒暑更易,始終無法開悟。他的老師指示他前往武陵參學,靈雲禪師去到武陵,正逢春暖花開時,一樹一樹花相映紅,他突然開悟本性,寫了一首悟道詩給老師:"三十年來尋劍客,幾回落葉又抽枝;自從相見桃花後,直至於今更不疑。"……他的老師看過後曰:從緣悟達,永無退失,善護持!


  師尊啊,我的劍客與桃花又在哪里?梅花香自酷寒來,擊潰死水是起點?師尊尚須勤教導,三十年後見分曉,武陵春暖花開時,劍客桃花雙回還。到那時,也許會開悟因緣?


  有人說:天生萬物,各司其職,且毫無保留地顯現自己的本來面目,只是人們想盡辦法來掩飾自己如璞玉般的美質……以至於煩惱叢生,塞自悟門,怎麼能看得到一粒沙裡有一個世界,一朵花裡有一個天堂的啟示呢?人如果能捨棄自我的執著,隨時與山河大地融合在一起,和大自然的脈搏一起跳動,和諸佛菩薩同一鼻孔出氣,一花一世界,一葉一如來,春來任他百花開,秋天隨他黃葉飄。在翠竹黃花中蘊含著無窮的般若,在山河大地中可以看到不加造作的實相,是何等的曠達……那乘虛物外、落落獨往、芳韻孤清的寫意是人間極樂!也唯有在凝視天地萬物之美,心物合一之時,我們才能超越自我,內心裡所有的糟粕與渣滓,才得以在大自然的清流裡漱洗、靜化、心靈也因此得以不斷提升……智慧與豐實,將由此滋長、衍生……


  心童:妙啊!……對不起,打斷了師尊的心聲……


  有人說:我們不只是要做一個萬物靜觀皆自得的人,更要做一個與大自然吻合為一的人,泯除物我對峙,而進入沒有分別的等觀、絕對裡。如此,才能成為一個"行亦禪、坐亦禪,語默動靜體安然"的無位真人。


  心童:可惜啊,我又落入"高不成,低不就"之境……


  有人說:自在有道。


  心童:順其自然。


  有人說:我們再談談這高不成低不就……


  心童:我還是不要借助文字載體,直接印心好。


  有人說:隨意。這低不就嗎……


  ……


  心童:人總是戴著假面具生存在人群中,還美其名曰"城府很深",就是一種喜怒無形於色,平靜面對現實,不論是暴風驟雨還是電閃雷震,或者是污泥濁水兜頭蓋臉,都能夠泰然處之,心定如山。


  觀音:在人生過程中,每一個人的經歷,都是喜憂參半,毫無例外。但展現在眾人面前的往往是輝煌的一面,淒涼的一面大多被有意無意地掩飾起來。你只要記得日夜輪轉,就沒有想不開的事情。有日必有夜,夜過天光明,午時日中天,子夜月天歡;有陰必有陽,有陽陰必隨,陰陽本一體,鬥轉星移互換位。


  心童:二十四小時為一個日月合明天。人們在日下作白天的事,在月下做夜間的事,開門想敞開的臉面,關門想隱蔽的中點。天底下就是個兩人世界,男女演繹出花樣翻新的人類史,開拓出日新月異的繁榮昌盛。人與人之間就那麼點貓膩兒,早已成為古往今來人人皆知的永恆主題,悲歡離合恩怨情仇結伴同行,是非曲直吵嚷叫駡爭論不休,冷嘲熱諷冰凍熱流四季風行,三寸氣在呼吸不停新陳代謝,男歡女愛如膠似漆謝幕歸天,入土為安還原自然化塵化灰,飛黃騰達觀看後人演繹世界……


  觀音:奔流不息。


  心童:迴圈至今。


  觀音:千古環行。人活著就要以養壽為先,養身以治病為急。道德經說,我命在我,又不在於天。善養生者長壽,不會養生者早亡。人的生命在於神,而神依附於形,形又依附於氣,有氣則人體健康,氣衰則人體衰弱。形與氣相互為用,全在調養。假如形體無所依附,六神無主,則人的生命便會終止。調息服氣為養生之根源,導引則是調暢氣機的主要方法。人能通過養氣以保神,氣清則神爽;活動身體以治病,身體活動了小病也會痊癒。如若能遵從精氣神的養生規律,則可以避免"三屍九蟲"之侵害。在內探究天心之妙旨,在外遵從自然界的規律。陰陽的運用,都在人的掌握之中,不僅僅遐齡可保,就是達到道的最高境界,也沒有非此開始者。


  心童:調息服氣是養生之根源。時常聽人說"我就是不服這口氣兒"。不服這口氣兒,只有一個辦法,閉氣而去!"閉氣"的方式方法,各有不同,但因"不服氣"而鬧騰者,終究會導致更多的人閉氣而去,不能善始善終圓滿各自的人生歷程而早亡!人身難得,得之而不珍惜,口呼一聲"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"而閉氣。化人身為空靈時,方知那"不服氣"的代價是多麼的昂貴。"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"根本不能實現,上天入地也尋找不到那一口氣兒的代用品!再去苦修千萬年,方有可能再度為人。只為去吞食服用人間的那口氣兒,服盡人事間所有氣……


  觀音:適者生存。


  心童:不知那"三屍九蟲"之害,又是什麼?


  觀音:天上飛的、地上跑的、水裡遊的動物屍體,都殘存有屍毒;三屍體內各類病菌種類繁多,"九"表多。九蟲即所有"屍存病菌" 之總稱。


  心童:人類吞食動物屍體,也是疾病層出不窮的根源。"天、地、間"三屍殘存毒素侵害人體,三屍體中隱藏的各類動物病菌吞食人類,無論如何是難以擺脫的社會現象,這也是大自然的一個法則,觸及者必受制裁。人與人之間發生矛盾時,還可以到法庭上去論個是非;人與自然法則發生撞擊時,服氣不服氣都得承擔後果,服氣者有服氣之果,不服氣者有不服氣之果,適者生存。服氣不服氣都不能逃避果報的承擔。所以,菩薩怕因不怕果,"果"報結束就完事兒。"因"發於何時何地卻料不定。誰也料不定哪一類病菌在人體內會有多長的潛伏期,因人、因食、因勢、因地、因情、因運、因緣、而各不相同,千差萬別,千變萬化。


  觀音:嗯……志乃氣之帥,氣是身體的根本,善於施行的人能保養好自己的生命。相反就會損害形體。所以,行氣的方法,應當自行調節飲食,保持心情愉快。志堅則氣機條達,用心專一則能心想事成。時間久了就能掌握其規律。月亮有圓缺,人間時事多艱難困頓,人處在困頓之中,自己又不謹慎,這樣的人很難有成就。養生,當以自慎為首務。


  心童:志向,當盡可能去種善因,只為修心養性,保養自己的生命……上尊是說在困頓之中,以自慎為首要心境,節制欲望,心情愉快,服盡人事間氣,受盡人前屈辱?


  觀音:人活著,誰不想倚翠偎紅,沉醉於美酒和明眸皓齒的美人之中。但是快樂之事使自己心情愉快時,結伴同行的禍患也接踵而至。腎為命門,為坎水,水盛火寒,腦宮的靈光也將因此而消減。假如腎水先枯竭,則肝木無所滋潤,肝臟就會發病。腎水病,則心火無所限制而上炎,心臟必受困。火盛則土燥,又導致脾臟發病。脾臟患病則肺金失去依靠,五行受損,生命的根本就會受到威脅。


  心童:為什麼一定要自閉屯守,去調理五行呢?


  觀音:隨著時間的推移,你會漸明其中奧妙……平常應深究養生之道,樂守清靜之方,秉承慧劍,斬斷塵緣,啟用法眼,看破幻影。清靜恬淡,避開俗好,不要一味追逐樂趣而加速死亡,要安定性情保存至誠之念,歸於正道,使得仙、神、佛、不誤我,我不誤身……延年益壽……


  心童:清心寡欲,非常重要。


  觀音:仙、神、佛、尊、不誤我,我不誤身……首先得好好活下去,必須有延年益壽的心念,才能夠面對現實中冰封的人情,才能夠啟迪深層智慧去調理五行。行屍走肉般地游走於熱火朝天的同事間,人們見到你如同逃避瘟疫一樣去排斥你,你像本工作單位同事腳下的一片垃圾,不理不踩倒還罷了,一旦飛腳……你一定要深究養身之道,無論如何必須立志活下去!那怕是忍辱負重,苟且偷生,絕不放棄人生!請你一定要記好!


  心童:交談內容,越來越沉重,負載無數啊……既厚又重……有一種視死如歸的豪情壯志……我理不出個頭緒來,也不想繼續談下去了。你想逼我發誓心,可是明天如何,你也不知道,你若能把握也就不必給我打這通篇預防針了。你希望我能與你同心協力,共同度過難關,可我不知那關究竟有多難,我是否能承受得住,我對自己沒信心,我怕把握不了自己。你能以誠相待我很感激,但我無法滿足你的心願,我不願騙你也不能騙自己,我只能做到一點:看好今日今時。僅此而已。昨日已去,好歹已成過去了!明日未來,時空狀況、客觀存在、身體條件、家庭環境、工作單位、人文心態等等,都是未知數。俗話說計畫趕不上變化,更何況我是一個任人差遣的茅草人兒,哪里會知曉自己能活幾天?每天晚上入睡前,我都會對自己說,今天活的問心無愧,今晚躺倒,再不起來也心安,我對得起自己這百十來斤兒了。這是今時之前的心境。此刻之後,依然如故。人是血肉之驅,人的承載力有限,壓力過大會趴下,再大會被壓成肉泥的。我能克己復禮,把握有生之年的今日今時,在每一個今日今時量力而行,我已經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茅草人兒了!


  觀音:謝謝你坦誠相待。陰陽兩界有差別,"仙尊"需要接受人類再教育,深入瞭解人類的心情,人類的茅草人兒們了不起啊。仙,神,佛,尊,如若都能把握住今日今時今刻,就不會錯失良機;人類若能夠把握今日今時今刻,什麼事情也能處理至最佳狀態。



160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Commenting has been turned off.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