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不可逆的人情冷暖_週刊6

已更新:1月15日

  北京張短訊:七讀乾坤照第一冊《雲霧初開》第二十八章橫斷欄橋,有幾個問題不解:①老父親離世時,大哥哪裡去了?②生孩子時除婆婆不幫忙外,李家兄弟姐妹中沒有人伸把手。③張家還有姑姑吧?還應該有表姐妹吧?④怎能昏睡兩天沒人在身邊照顧母子呢?


  心童:唉……聽我道來……


  ① ——老父親離世時,大哥哪裡去了?


  回答:老父親離世前,癱瘓臥床十二年。每一口水,每一口食,都需要一勺一勺餵入口中,吞咽緩慢,進一次餐需要兩個小時以上。老父親離世前,比我年長二十多歲的大哥在上班和養育自己的四個孩子。他曾經告訴我,他與父親沒感情,小學之前由爺奶養育,其母親在他出生月餘退離人間,父親南征北戰顧不上他,十二歲上小學第一天就住校,當時覺得也沒啥,在國家幹部子弟學校念書的孩子都住校,假期就在幾個姑姑家打遊擊,一直到大學畢業結婚生子有了自己倍加珍惜的家。大哥是政法系畢業,大嫂是財經系畢業,他們有知識懂法律會花錢,他們與父親的相處靠理性,沒有感性的元素在裡面。在各類戰爭長廊穿越槍林彈雨大半生的父親,在文化大革命浪濤中,紅衛兵小將在一尺見方破爛不堪的一片油氈紙上,寫出幾個字“打倒反革命修正主義份子張XX”,無需一槍一彈一棒一棍一指彈動,老父親便聽話地倒在床上癱瘓了,到死都沒敢再站起來。七十年前是戰爭潮,好男兒參戰保家衛國,留守兒童由國家負擔,可以接受最好的教育,都是由家門到校門再到政府門的三門幹部。他沒把年邁的父親算作家人,因為父親沒住過他的家。我打小就知道:父母是孩子的家,無論是流落街頭還是舒展在高樓大廈,只要有父母在身邊心就安樂。所以呀,在父親臥床的十二年間,他只會在春節過後主動來看一眼,不過倆小時便匆匆離去。他與親朋好友的想法一樣,一病不起的父親已不可能再起身回到工作崗位,不能再帶給大家福利和各種各樣的方便。遠離,避免我這個十二歲的孩子求援。但在老父親入土時,二十四歲的我直接告知他必須到場,安葬父親的一切花費、用度、物資、備齊交給他,富富有餘。事後,老父親的喪葬費用由他領用。只為圓老父親一個“有兒送終”的心願。


  ② ——生孩子時除婆婆不幫忙外,李家兄弟姐妹中沒有人伸把手。


  回答:生孩子時婆婆不幫忙,一是因為有情緒:我這個兒媳弱不禁風,病病歪歪還拖著一個癱瘓在床的父親,都需要她兒伺候照顧。他兒不聽話,一意孤行,不顧一切往這個火坑裡跳,自作自受,活該。二是因為夫君的姐姐在外地工作,孩子比我兒大一歲,出生就在姥姥看護中沒離開過,婆婆著實顧不上靠近我這個不會哄她開心的倒楣蛋兒。姐姐無手可伸。三是夫君的哥哥在中原,過年才能見他一面,手臂不夠長,伸不過來。夫君還有一弟一妹,家裡已經有一個小孩搶佔床位與恩寵,自己還得搭把手,否則母親連飯也做不熟,自然不會容納倒楣蛋的兒子再去擠佔床位。那個時候,我的身體虛弱,父親也需要夫君伺候,的確是十二分的討人嫌。不肯伸手,遠避禍害,太正常了。


  ③ ——張家還有姑姑吧?還應該有表姐妹吧?


  回答:張家有姑姑,在父親病倒前,姑家與我家沒區別,父親對姑姑及其家人,好過自己的老伴與兒子,三個姑姑搶著伺候我的父親,父親總給她們錢用。父親病倒半年後,癱瘓在床已是不可逆的事實時,大家已緊急撤退到安全區,誰也不肯向前一步,過問一下這一老一小怎麼活。大姑家有倆女兒,年齡都比我哥大,遠隔千里無聯繫。二姑家有倆兒子,三姑家有倆兒子,年齡都比我哥大幾歲,都是各自母親的拉力,她們都在照顧各家的孫兒,我的父親被隨伴半生的親姐妹廢棄了。好在有我不離不棄帶著他。所以,親姊熱妹,在病榻前迅速降溫到零下九十度,退避三舍都在九十裡開外,想升溫得老父親重回工作崗位,儘管那時還是領導幹部終身制,但軀體老化是不可逆的,親情凍結也是不可逆的。


  ④ ——怎能昏睡兩天沒人在身邊照顧母子呢?


  回答:張家,人情冰封十二年;李家,個個恨鐵不成鋼,嫌其兒子不爭氣。張李兩家,所有成員,各安本位,冰清玉潔。夫君,代替我去安置父親,我與子獨門獨院。檻外人不知檻內情,丟不起那個人,自然不會有人知曉,如今卻成了閱讀乾坤者的磨鏡石。這便是我的人生修煉課程,人情冷暖體驗,可遇而不可求。


  所以,照顧好自己的身心,是壓倒一切的重中之重。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心情叫承重。舉得起放得下的叫舉重。舉得起放不下的叫負重。不舉不放,坦然面對,平靜穿越時空歲月的行進叫承重。擔心未來,不如現在好好調整心態。修行真諦,在於心態平靜。心態平和,內分泌系統相對平穩,身體內部管理失衡的現象就會減少,生病的機率就會降低,生活品質相對提升。心態相對平穩,遇到困難和挫折,就會迎接雨過天晴,不會沉沒在憂傷與埋怨中。

33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